稻米:从杂草,到作物
我们大都知道,平常养的牛、羊、猪、狗之类的家畜家禽并非野生,乃是驯化而来。但是农学专业之外的人们很少会去想,我们绝大多数的农作物,从被高度驯化的玉米到驯化程度较低的咖啡,其实也是在历史中的某个时期,从野生的杂草(树)驯化而来。
稻米如斯。
从谷物到稻米,这个过程,你或许还了解几分,但从杂草到谷物呢?图/kidnesia.com
稻米被驯化的特征,其实就表现在农作物和杂草的区别上,那它们到底有什么具体的不同呢?
杂草要自己负责播种自己,农作物则有人帮着播种自己。因此,杂草种子成熟的很快,熟了以后往往自己从果实里面跳出来,掉的满地都是。而稻米成熟需要一段时间——长的最快的也就是东南亚地区的2年7季,而且熟了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会散落,便于收割,不然哪个农民也不愿意在秋天去稻田里拿一个扫帚扫稻谷,人们也不愿意吃。
杂草的种子基本上没法控制自己会落到什么样的土地上:风一吹,吹到水塘里去怎么办?,它们也控制不了自己发芽时候的季节:秋天刚落地时,可能一头老黄牛走过,把它踩到土壤深处,发不了芽;冬天碰上一只老鼠打洞,把这粒杂草种子翻到土的浅层,刚发一点芽,就被冻死了……所以,杂草一般会以种子数量取胜,一粒杂草种子往往一代可以收获万把个后代,上百万的也有,数量多了,体积就小了。而农作物,会在合适的季节被放到合适的土壤上去,所以不用紧张地拼命生娃,生出来的娃明显个头也大很多,一般一粒稻谷种下去可以收获80到100粒米娃娃,常见农作物里最能生娃的西红柿也就450倍左右的增生率,比杂草差远了。
正是因为杂草对自己的后代所遭遇的环境毫无把握,所以除了拼命生娃以外,它还有一种机制,就是休眠期。杂草种子的休眠期可以很长,有些杂草种子30年都可以在土里不发芽,休眠期的种子抗潮腐烂,抗高温高压的能力都比不在休眠期的种子强。所以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指的就是杂草啦。但是,稻米种子的休眠期就很短,在晒干以后基本就没有了。不然农民伯伯春天播下的稻米种子好多都不发芽,可不急人?